来源:吉网
冻伤?是不是很久没有听过这个词了?没错,连医生都这么说。
不过,前几天,长春市儿童医院还真接诊到一例冻伤患者。
放假前,小超(化名)在课间和同学们在户外操场踢足球,因为怕热,小超没戴帽子就跑出去了。
球踢得很爽,汗也出了不少。谁知当天放学回家后,小超就觉得耳朵痒。但他和家人都没在意。
次日晚上,小超的耳朵起疱了。家人这才匆忙带他来医院就诊。
烧伤整形科医生检查后,诊断为二度冻伤并开具了涂抹的药膏。
长春市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主治医师马丽娜说,如果小超感觉到耳朵痒时,就及时涂药膏,就不至于起疱了。
这些原因导致冻伤
儿童是冻伤的易发人群。马丽娜医生提醒家长,千万别大意了。这些关于冻伤的常识,家长应该了解。
这些原因易导致冻伤:
第一,气温低,当气温降到-17℃以下、体感温度降到-2℃时,极易发生冻伤。
发生冻伤是因为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第二,血液循环障碍,冻伤与局部因素有关,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第三,人体调节和适应能力差,冻伤与全身因素有关,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冻伤分四个等级
马丽娜医生说,冻伤一般分为4个等级。
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之后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疱出现;
三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疱,并有较剧烈的疼痛;
四度冻伤: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
冻伤后要迅速复温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冻疮易发生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如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背、脚边缘、耳轮、耳垂、面颊。
冻伤后要迅速用以下方式进行复温。第一,冻伤早期可用衣物或用温热的手覆盖受冻的部位,以维持足够的血供。第二,温水疗法,将冻伤的部位放进温度在37℃—40℃之间的温水里,水温最高不能超过42℃。因为冻伤部位感知迟钝,容易造成烫伤。在温水里泡20分钟之内,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末梢血液增加。第三,要及时喝高热、高能量的饮品,让身体暖起来,加速全身血液循环。第四,在冻伤部位涂抹药膏,如冻伤药膏、甘油、鱼肝油、维生素类软膏等,防止热量挥发。第五,保护伤口,避免创伤。如果感染了,去正规医院就医。
冻伤后,禁忌用雪或冰块擦拭冻僵、干热或缓慢复温的肢体,会造成进一步损伤组织;对受伤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如果冻伤了,尤其是手部冻伤,千万不要烤火,避免受热过快而导致溃烂。
如何防止冻伤
第一,玩雪前先热身,热身可以刺激血管扩张,使活动部位局部血流量增加,能防止冻伤。第二,备齐保暖小件,玩雪时最好戴上手套,用手直接抓雪最容易冻伤小手。在毛线手套外面加一副防水手套,这样保暖效果更好。耳朵和脸也很容易冻伤,因此,帽子、围巾等也都不能少。第三,保持全身干燥,皮肤潮湿时很容易被冻伤,在玩耍过程中,最好保持手脚和鞋袜干燥。如果小手因为玩雪弄湿了,可以涂上凡士林。宝宝玩耍身上容易出汗,可以在后背垫个毛巾,玩完后把毛巾抽出来,这样衣服依然又干又暖和,免得汗湿后着凉。第四,控制时间、多喝温水,注意控制宝宝玩雪的时间,玩一会就停下来喝口热水捂捂手,同时擦擦头上的汗,以免着凉。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越明
图片由长春市儿童医院提供
编辑: 张杰蔷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