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4-03-15 | 阅读:79次

  一头雾水,哪个登贝莱?巴萨的叫奥斯曼·登贝莱,热刺的叫穆萨·登贝莱,苏超凯尔特人有两个,一个叫穆萨·登贝莱,另一个叫卡拉莫科·登贝莱。要知道登贝莱是个姓,就像中国的李王刘张一样,你在一个人很多的集会上,喊声小李或者小张一样,肯定有许多人答应。所以你这个问题太模糊,经过多方求证,你说的应该是热刺的中场主力比利时人穆萨·登贝莱。

  虽然目前名气最大的登贝莱是巴萨那位,但是个人认为实力最强应该是热刺这位,本题的男主。他有个外号叫做“白鹿巷布教授”。布教授何许人也?巴萨的攻防转换枢纽,绝对核心。有此称号的登贝莱在热刺中场的穿插跑位、防守拦截以及出球同样是枢纽级的,他的表现是热刺中场运行顺畅的关键。来看下他本赛季英超数据

  在17-18赛季,男主共参加了17场英超比赛,为什么这么少?伤病。虽然受伤病影响,但是登贝莱发挥不俗,传球成功率93%,队内最高,英超第二,关键的前场传球成功率达到了89%,英超第一。而且中场传球成功率和后场传球成功率分别达到了94%和95%。场均过人2.1次和场均犯规1.9次分别为英超第四和第一。可以说登贝莱是典型大腿级人物。并不是仅仅本赛季如此,在过往的几个赛季,登贝莱表现更为出色。本赛季的伤病和年龄影响了他的发挥。

  热刺的最近几个赛季的出色表现,登贝莱功不可没,可是热刺前场如凯恩,孙兴民,埃尔克森,代尔等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他们背后的这个男人被人们忽视了。登贝莱可以说是实力远大于名气的球员。

  为什么登贝莱会放出世界杯后考虑未来的口风?因为他与热刺的合同将于2019年6月30号到期。之所以有这样的表态,个人认为登贝莱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出于职业态度和球队稳定考虑,新的合同谈判,势必会牵扯到球员的精力,不能全身心应付比赛,如果是皆大欢喜的结果最好,万一谈崩了,那么球员将无法尽全力参赛。2018年为世界杯年,登贝莱作为比利时的主力球员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想因为和同影响这个最重要的赛事。

  二,出于新合同薪水的考虑,既然是主力,并且有实力,那么肯定要求更高的薪资。登贝莱此时拒绝热刺谈判,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如果登贝莱在世界杯上发挥出色,那么更有资本和热刺谈判了。即使发挥不好,世界杯后,合同到期,热刺如果不能提供合适的薪资,登贝莱可以免费走人,热刺人财两空。现在的登贝莱根本不愁下家,据说来自中超的土豪和意甲的霸主尤文都在打他的主意。

  足球场也是生意场,做生意肯定要讲策略的,谁胜谁负,就要看谁更能计高一筹了。

  登贝莱这个事不着急呢,毕竟22岁还年轻,虽然一个赛季没代表巴萨出战过几次吧,但是潜力和能力足够具备,去年夏天巴萨毕竟花了1.2亿欧元将他买下,不能因为他受伤了就给人家甩卖了,不合适也,虽然巴萨在冬天引进了库蒂尼奥,但不影响登贝莱的位置,库蒂尼奥的长期目标毕竟还是替代伊涅斯塔的,跟登贝莱没有什么直接性的关系,所以登贝莱大可不必担心留队的事,而且巴萨1.2亿购买的,低于这个价格也不会卖,毕竟不能赔本卖了,转会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至于世界杯之后再谈未来也对,现在谈了也没用,也转会不了,还是世界杯结束以后再说吧!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欧洲杯

相关资讯
  • 欧超联赛的成立
      联赛方面,各国联赛价值会被大大削弱。很多人看欧洲联赛的动力 相当部分是对各球队传承多年的赛事文化和竞争背景的自我参与和寄托,一旦国内联赛价值被削弱,所有球队... (查看全文)
    2025-04-07 | 阅读:7次
  • 欧足联决赛葡萄牙vs荷兰技术统计
      这个比赛就是把以前国际足联国际比赛日的邀请赛改成国家联赛,冠军的含金量没多高,唯一有点吸引力的是对中游球队,参加欧洲杯预选赛没能出线的球队,有四个欧预赛附加... (查看全文)
    2025-04-07 | 阅读:9次
  • 沙特租借西甲球员
      相比于其他西亚土豪,使用归化球员来为国家队效力。我觉得沙特足协这样的举措很值得效仿。  在我们的印象中,球员去五大联赛中锻炼,俱乐部都是希望他转会而去,但这... (查看全文)
    2025-04-05 | 阅读:13次
  • 曼联欧冠第二轮赛程
      很明显,巴萨的晋级前景更为明朗,只能说曼联抽到巴萨的话,算是一支下下签。虽然曼联也存在晋级的可能,但是几率只会比巴萨低。  不得不否认,在索尔斯克亚上任曼联... (查看全文)
    2025-04-05 | 阅读:15次
  • 令人难忘的欧冠决赛
      说到欧冠决赛,大家一定会想到曼联的神奇逆转,利物浦缔造的伊斯坦布尔奇迹,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比赛,这里说感觉平淡无奇,今天想说说除了这两场以外的经典欧冠决赛。... (查看全文)
    2025-04-04 | 阅读: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