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多体育 | 发表于:2023-09-05 | 阅读:97次

  


  首先,智利的足协官员已经确定,他们不会就最后一轮比赛所谓的默契球进行投诉,这也让很多抱有侥幸心理的智利球迷非常失望。因为最后一丝晋级世界杯的机会,也就此断绝。

  其实,除了球迷的一厢情愿以外,智利足协自己肯定十分清楚,即时上诉也不会有任何的意义。因为这根本不是一场我们心里所想像的那种“默契球”,而是在当时出线形势下,对大家都有利的一个结果。秘鲁和哥伦比亚都想进入世界杯,而当时1-1的情况已经足够帮助他们完成心愿,他们没有必要为了智利而拼个你死我活。

  


  如果最后一轮巴拉圭能够战胜委内瑞拉,那么秘鲁和哥伦比亚的确还是要真刀真枪拼一次。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大家意外发现,不仅智利意料之中被巴西干了,巴拉圭居然还落后!这样一来,秘鲁和哥伦比亚两队只要各拿1分,就可以纷纷进入前5名。这个时候,无论阿根廷赢不赢,影响都不大了。

  所以说,这样的操作我们可以称得上是“默契球”。但这种“默契球”和我们所平时理解的假球黑球不一样,而是在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驱使下,大家选择了最合理的比赛方式。这种默契无可厚非,不需要为其他人来担责任。

  


  我见过最夸张的这种“默契球”是哪一场比赛呢?在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轮中,意大利和墨西哥在比赛中战成1-1平。如果按照这样的结果,双方可以纷纷晋级16强,而不用考虑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

  于是在比赛的最后20分钟里,双方的默契可以说是令人发指。为什么这么说呢?意大利在后场倒脚,真的是连中线都不过,墨西哥也没人上去抢。意大利传上10分钟,象征性进攻一次。失败之后,墨西哥开始倒脚,双方就这样把比赛时间耗尽,友好晋级。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比赛,年幼的我瞠目结舌。后来想想积分形势,一切都释然了。

  默契球不是假球,并不是说赛前双方约定好比赛的结果,而是双方对于比赛结果的看法都十分相近,在比赛中,双方利用规则,达成预想的比赛结果,往往是比赛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而且是至少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害。

  默契球属于体育比赛规则的灰色地带,利用规则漏洞,获取利益,有违体育道德。但是正因为不是假球,调查不可能有结果,所以毫无用处!


  比较著名的默契球,有渝沈之战:1999年的甲A联赛最后一轮中,沈阳海狮队排在甲A联赛的倒数第二位,处于降级区,而且他们的保级形式处于最不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对他们的保级前景保持乐观,况且对手还是实力不俗的重庆隆鑫队。但是偏偏这种情况下,却诞生了中国职业史上最大的悬案-渝沈案件。沈阳海狮队凭借伤停补时最后一分钟的进球,以2:1力克重庆隆鑫队,实现了乾坤大挪移,保住了自己的甲A资格,并直接导致倒霉蛋广州松日队遭到降级的厄运。


  200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第四组最后一轮,中国队不得不与科威特以净胜球来决定谁能进入亚洲区八强赛。于是,中国与科威特两支球队,极尽所能的向着对方球门狂轰滥炸,而中国香港队和马来西亚的球门,无疑成为了筛子,最后中国队尽管获得了7:0的辉煌战果,但无奈科威特队也以6:1的大比分来西亚队,使得中国队仍然以进球数的劣势而遭淘汰。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乐多体育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世界杯

相关资讯
  • 佩里西奇世界杯
      金球奖评选标准并不是单纯的像金靴奖那样看进球数,它考察的范围更加全面,不光光是进攻能力。佩里西奇和莫德里奇比起来,如果把克罗地亚比作一个人体,佩里西奇可以好... (查看全文)
    2025-04-08 | 阅读:3次
  • 下一届世界杯哪个国家最有可能夺冠
      从2006年开始,欧洲球队垄断了大力神杯,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法国分别夺冠。下一届世界杯,这几个国家最有可能夺冠。  1、巴西  提起足球,首先想到的肯定... (查看全文)
    2025-03-23 | 阅读:35次
  • 德国世界杯夺冠的比赛
      世界杯历史上只有两次有球队能够卫冕成功,而且两次都是在遥远的几十年前。第一次卫冕成功的是意大利在1938年法国世界杯上卫冕成功,第二次是在1962年智利世界... (查看全文)
    2025-03-07 | 阅读:32次
  • 卡瓦尼与内马尔抢点球事件
      提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一定是对卡瓦尼与内马尔抢点球的事件念念不忘觉得卡瓦尼害怕苏亚雷斯咬人吧?事实上,知道真相的话,就明白在乌拉圭国家队苏亚雷斯是不可能与卡瓦... (查看全文)
    2025-03-05 | 阅读:27次
  • 凯恩的世界杯帽子戏法
      说一下凯恩吧,今晚的3球是世界杯史上最轻松的帽子戏法。2个点球,1个是碰自己脚进球,真是躺着收割了3球,C罗以及卢卡库一万个不服啊。但凯恩如今比肩方丹,有实... (查看全文)
    2025-03-05 | 阅读:28次